隨著國際醫藥產業鏈的重構,藥物研發和生產制造的部分環節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逐漸明顯,我國藥用輔料行業終于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擺脫了“配角”的位置,而在這情況下,對藥用輔料行業的監管將加大力度。
縱觀輔料幾十年的發展,幾乎沒有企業專門為藥用輔料進行新材料研發。長期以來,中國藥用輔料的發展速度落后于中國制藥工業的發展速度,藥用輔料產業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制劑研發能力與國際產生差距。隨著制劑生產規模的擴大,必將帶動藥用輔料市場規模的增長。在我國藥用輔料市場規模逐年擴大的同時,藥用輔料市場需求量每年都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藥輔行業春天已然來臨。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藥用輔料雖然獲得了較大發展,生產企業規模逐漸壯大,品種也逐步增加。但長期以來,這個行業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部分輔料沒有國家標準,導致我國藥用輔料行業處于混亂的尷尬局面,專業藥用輔料生產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品種少、技術水平低、研發投入少。
由于我國具有成本優勢、專業技術人員充足、豐富的生產經驗、巨大的市場潛力,已經成為全球制藥產業轉移的重點地區。隨著制劑生產規模的擴大必將帶動藥用輔料市場需求的增長。面對藥用輔料的美好前景,行業規范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近年來各類由藥用輔料引發的藥害事故頻發,尤其是鉻超標膠囊事件,終于打破了行業的沉默,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加強監管的呼聲日高。我國對藥用輔料的管理經歷著一個逐步加強、逐步規范的過程。
專家稱,藥用輔料生產企業準入門檻和輔料產品質量標準的提高,必然使一部分不合格、不規范的藥用輔料生產企業退出市場,市場環境將得到凈化,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得到提升,這有利于優勢企業的脫穎而出。
今后我國藥用輔料行業的集聚度將進一步提高,國內少數企業因品牌、質量、科技創新和規范運作將占據主要市場,小企業的數量將減少,同時國外的輔料企業將在中國設立獨資或合資的生產基地,行業的競爭將從低水平向高水平方面發展。
隨著我國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對于藥用輔料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增強,國家對于藥用輔料的監管體制將更加健全,產業的發展環境將不斷改善。